课程名称及代码:金融会计(09051206)
课程学分与学时:3分/ 48 学时(课堂讲授 32 学时,实验实践 16 学时,自主学习 0 学时)
先修课程:货币金融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基础
适用专业:会计学、经济与金融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 课程性质
《金融会计》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和技能性较强的选修的专业方向课程。
2. 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金融企业有效经营管理思想在会计上的体现,从而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方法,以及运用会计核算资料对经营状况进行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在了解会计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金融企业相应的规章制度及规范的会计核算工作。掌握金融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及金融企业有关业务的会计处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总论(2学时)
实验项目一 基础资料获取
实验类型:操作。
实验目的:本实验是进行金融会计其他实验的基础。
实验要求:本实验要求学生利用数据库管理工具或EXCEL、以及商业银行软件,从商业银行软件中获取商业银行日常业务所需会计凭证,并将其保存到指定的文件中。
第二章 存款业务核算(5学时)
实验项目二 存款业务操作
实验类型:操作。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理解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方法。
实验要求:本实验要求利用商业银行软件按照存款业务的要求进行个人和单位存款业务的操作。
第三章 贷款业务核算(5学时)
实验项目三 贷款业务操作
实验类型:操作。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掌握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相关操作。
实验要求:本实验要求利用商业银行软件按照贷款业务的要求进行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业务的操作,并且按要求计提贷款减值损失。
第四、五、六章 商业银行往来及外汇业务核算(4学时)
实验项目四
实验类型:操作。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掌握商业银行往来和外汇业务的各种实操。
实验要求:利用商业银行软件进行系统内、跨系统以及外汇结售汇业务的操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并布置适当的课后练习题来完成教学任务。其中实践教学部分在课堂上给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完成金融机构的相关会计工作,以达到理论运用于实践,实践巩固理论的目的。
四、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10%)、课堂表现(10%)和作业(10%)。
五、其他
(一)作业及自主学习要求
本课程至少提交三次作业,每章内容需要学生提前自学,达到基本概念能够理解并向同学讲解的要求。
(二)课程资源
1.建议教材
《金融企业会计》、孟艳琼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第二版
2.主要参考书
(1)许明:《银行会计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2)华俊、孙丽:《银行会计学教程》,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
(3) 于希文 王晓枫:《银行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
(4)钱逢胜 汤丽萍:《商业银行会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7年。
3.课外学习资源
(1)网上的精品课件等。
(2)其他高校的《金融会计学》精品课程的相关讲义、课件及视频资料。
大纲执笔: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