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图/杨小川)经管学院一直秉承“经济维新、管理务实”的院训,高度重视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长期致力于通过“开放、协同、贯通、赋能”的办学理念,以开放的心态邀请重点院校知名教授将先进的思政理念和学院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的教学科研结合,借助学院现有科研教学平台促进校校协同理念融合,为学院师生进行全方位多视角课程思政赋能。

为切实提升专任教师在经济学领域课程思政理论水平,学院借助第三届新时代发展经济学论坛于3月24-26日召开之际,邀请到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简新华教授做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讲座,让全院师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框架结构和逻辑联系等都得到更充分认知,更加明白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国际意义,也更深刻理解为什么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培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建华为教师们做了以“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基于百村千户的调研”为题的演讲,用详实的调研数据让教师们认识到为什么粮食安全和脱贫衔接乡村振兴是中国现代化的“双线保底”,也通过乡村治理、产业振兴、人才培育、支农惠农政策调整等板块解读让与会人员真正体会当前党中央多次强调重视调研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经济学类课程思政改革中的一件重大事情就是教育部开展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编写工作,通过梳理总结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丰富实践和成功经验,借中国经济学系列教材改革,向世界推广经济发展中的“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此次邀请到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中领衔“发展经济学”教材编撰任务的几位顶级专家为学院经济学专业师生分享“发展经济学”教材编写的理论框架和重要研究成果,提前让与会人员感受到后续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的精彩内涵。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守英做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发展经济学”的讲座;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任保平做“构建指导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发展经济学”的讲座;武汉大学经济学教授郭熙保做“构建中国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思考”的讲座;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叶初升教授做《以中国为观照建构发展经济学新体系》的讲座。此次发展经济学内容丰富、站位极高、观点创新的系列讲座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盛宴。
为了让课程思政理论与武大西迁精神更好结合,在讲座之余,学院师生和经济学专家们还专门到武大西迁乐山时学习和生活的遗址乐山文庙和龙神祠进行参观,在武汉大学西迁历史文化保护中心副主任何燚讲解中,大家聆听了武大在乐山艰苦办学同时培养多名发展经济学奠基人的故事。让整个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又增加了一些鲜活的案例和精神传承的佐证。中国发展经济学西部实验基地落户经济管理学院,不仅为学院增加了一个发展经济学理论学习交流的平台,也将为学院以后经济学类课程思政建设带来更多实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