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书记信箱 | 办事指南 | 下载专区

教学大纲

您的当前位置: 专业设置 / 会计学 / 教学大纲 / 正文
《金融学》教学大纲
新闻来源: 本站原创 发稿时间:2018-05-31 00:00:00 发稿人:管理员 浏览量:

课程名称及代码:金融学09011308

课程学分与学时:3分/ 48学时(课堂讲授40学时,实验实践8学时,自主学习 0学时)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适用专业:会计学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金融学》是乐山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开设的专业方向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其他经管类相关专业的选修课,同时是教育部确定的 “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 

1、使学生对货币银行方面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金融学、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 

2、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阐述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世界上货币银行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机制的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货币银行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6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货币的起源及其形式的演变;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定义;理解和熟记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的概念、内容、种类及其演变过程;掌握每一种货币制度的特征和主要内容以及“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解释和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的产生

一、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二、货币的产生

1. 货币的产生过程

2. 货币的发育过程

3. 货币形式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三、关于货币本质的理解

1. 货币金属说

2. 货币名目说

第二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货币的本质

二、货币的职能

1. 交易媒介

2. 价值标准

3. 价值储藏

4. 延期支付标准

第三节  货币的种类

一、实物货币

二、信用货币

1. 由国家政府和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

2. 由存款金融机构发行的信用货币

3. 由金融机构发行的信用货币

三、电子货币

第四节  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1. 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

2. 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程程序

3. 规定准备制度

4. 规定货币的对外关系

二、货币制度的演变

1. 银本位制

2. 金银复本位制

3. 金本位制

4. 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

三、中国的人民币制度

四、地区货币制度和跨国货币制度

1. 一国两制下的地区货币制度

2. 跨国货币制度-欧元区的出现

第五节  货币的定义

一、货币的两种定义方法

1. 归纳法

2. 实证法

二、货币定义的意义

三、货币的未来

第六节  货币与财富和经济活动

一、货币与真实资产

二、货币与金融资产

三、财富的选择

 

第二章  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芬悖论;理解超主权货币;理解和掌握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理解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

一、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三、特里芬悖论

四、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

五、超主权货币

第二节  外汇与外汇管理

一、外汇界说再释

二、外汇管理与管制

三、可兑换与不完全可兑换

第三节  汇率与汇率制度

一、汇率

二、外汇牌价表

三、官方汇率、市场汇率、黑市汇率

四、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

五、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第四节  汇率与币值、汇率与利率

一、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

二、汇率与利率

三、汇率的决定

 

第三章  信 用(6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高利贷的含义、高利率的原因及其作用;理解信用的概念及其三要素;理解和掌握现代信用的形式以及每种信用形式下所使用的信用工具;理解信用的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用概述

一、信用的概念

二、信用标准

1. 品德

2. 能力

3. 资本

4. 现金

5. 抵押品

三、信用的功能

1. 促进社会资源再分配

2. 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3. 节约社会流通费用

4. 调节国民经济

第二节   高利贷信用与现代信用

一、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二、高利贷信用的特征

三、信贷资本运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第三节   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一、信用体系发展演变过程

1. 自然经济下的信用体系是简单的信用体系

2. 计划商品经济下的信用体系是不完整的信用体系

3. 市场经济下的信用体系是信用诸要素的有机结合

二、征信体系建设

1. 相关概念

2. 征信系统的功能和征信数据内容

3. 我国征信体系的建设

第四节   信用形式与融资形式

一、商业信用

1. 商业信用的特点

2.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3. 商业信用的管理

二、银行信用

1. 银行信用的特点

2. 银行信用的管理

三、国家信用

1. 国家信用的形式及信用工具

2. 国家信用的作用

3. 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4. 国家信用的管理

四、民间信用

1. 民间信用的形式

2. 民间信用的特点

3. 民间信用的管理

五、消费信用

1. 消费信用的形式

2. 消费信用的作用

3. 我国消费信用的现状与管理

六、国际信用

1. 国际银行信贷

2. 出口信贷

3. 政府贷款

4. 国际债券

5. 金融机构贷款

七、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1.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含义

2.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较

 

第四章   利息和利率(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利息和利率,探讨决定利率水平变化的因素,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利率体制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等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利  息

一、利息的产生和本质

1. 利息的产生

2. 利率的本质

二、 利息的计算方法

1. 单利法与复利法

2. 连续复利与平均利率

                      第二节  利率的概念与种类

一、利率的概念

二、利率的种类

1. 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2.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3. 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4. 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

5. 基准利率、普通利率与优惠利率

6. 存款利率、贷款利率与证券利率

7. 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

三、利率与证券价格

1. 利率计算

2. 利率与证券价格

四、利率体系及其结构

1. 利率体系

2. 利率结构

                  第三节  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

一、西方学者的利率决定理论

1. 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

2. 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3. 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模型

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

1. 平均利润率

2. 银行成本

3. 通货膨胀预期

4. 中央银行政策

5. 商业预期

6. 借款期限和风险

7. 借贷资金供求状况

8. 政府预算赤字

9. 国际利率水平

三、利率的作用

1. 利率对储蓄的调节作用

2. 利率对消费的调节作用

3. 利率对投资的调节作用

4. 利率对货币流通的调节作用

                    第四节  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改革

一、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沿革

1. 改革开放以前的利率管理体制

2. 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统分结合的利率管理体制

3.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率多层次管理体制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1. 利率市场化的提出

2.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

 

第五章  金融范畴的形成与发展(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金融范畴所涵盖的范围;了解西方“finance”的用法;理解货币范畴与信用范畴;了解现代银行的产生与金融范畴的形成;了解金融范畴的扩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融及其涵盖的领域

一、“金融”所涵盖的范围

二、西方“finance”的用法

三、“金融”与“finance” 的比较

四、本教材对“金融”的约定

第二节  金融范畴的形成与界定

一、古代相互独立发展的货币范畴与信用范畴

二、现代银行的产生与金融范畴的形成

三、金融范畴的扩展

四、对金融范畴的界定

 

第六章 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金融市场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了解金融市场的类型;理解和熟记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概念、特征、分类、交易对象、参与主体及其交易工具,了解金融市场的功能和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融机构

一、银行性金融机构

1. 商业银行

2. 中央银行

3. 专业银行

二、非银行性金融机构

1. 保险公司

2. 信用合作社

3. 消费信用结构

4. 证券公司

5. 财务公司

6. 信托投资公司

7. 租赁公司

三、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管理

1. 高度集中的金融管理体制

2. 多头的金融管理体制

四、我国的金融机构

1. 我国的银行金融机构

2. 我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3. 在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

五、金融机构

1. 全球性的金融机构

2. 区域性金融机构

                           第二节  金融体系

一、金融体系的模式

1. 银行职能高度集中的金融体系

2. 中央银行职能松散的金融体系

3. 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

二、金融体系的功能

1. 创造金融工具

2. 创造货币

3. 充当信用中介

4. 充当支付中介

5. 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三、我国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1. 建立时期

2. 巩固时期

3. 改革时期

4. 深化时期

                       第三节  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

一、金融机构国际化

二、金融工具层出不穷

三、金融服务网络化

四、金融市场国际化

五、金融监管国际化

 

第七章 金融市场(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介绍金融市场,要求了解金融市场的构成和各种金融工具,证券市场的组织方式与各种常见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要了解金融市场的含义和金融市场的类型;理解并掌握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主要类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

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1. 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

2. 金融工具

3. 金融中介机构

三、金融市场的类型

                             第二节  货币市场

一、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二、贴现市场

三、国库券市场

四、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

五、回购市场

                            第三节   资本市场

一、 股票市场

1. 股票

2. 股票的价格

3. 股票价格指数

4. 股票的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

二、债券市场

1. 债券

2. 债券与股票的区别

3. 债券市场

                        第四节  金融衍生品市场

一、金融衍生品的种类

1. 远期合约

2. 期货合约

3. 期权合约

4. 互换

二、金融衍生品的功能

 

第八章  商业银行(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性质与职能;理解和掌握西方商业银行的类型及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理解和熟记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了解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和存款货币的概念及其关系,理解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掌握派生存款的制约因素;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形成、职能和组织形式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1. 西方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2. 我国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二、商业银行的职能

1. 充当信用中介

2. 充当支付中介

3. 创造信用

4. 提供金融服务

三、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1. 单一银行制

2. 分支行制

3. 银行持股公司制

4. 跨国联合制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其管理

一、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及其管理

1. 资本金的含义与构成

2. 资本金的功能

3. 资本约束的业绩管理

二、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与经营管理

1. 存款业务

2. 借入款业务

3. 商业银行的存款经营与市场营销

三、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与经营管理

1. 贷款业务

2. 贴现业务

3. 证券投资业务

4. 现金资产业务

四、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

1. 表外业务的种类

2. 表外业务的经营管理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一、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含义与作用

1. 信用创造的含义

2. 信用创造的作用

二、与信用创造有关的概念分析

1. 原始存款

2. 派生存款

3. 存款准备金

4. 存款货币

5. 基础货币

6. 货币乘数

三、信用创造的前提条件

1. 信用流通工具的存在

2. 部分准备金制度

3. 非现金结算制度

四、信用创造的过程

五、存款货币乘数与制约存款货币创造的因素

1. 存款多倍创造的公式与存款货币乘数

2. 制约货币创造的因素

                    第四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

1. 资产管理理论

2. 负债管理理论

3.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理

1. 对称原理

2. 比例管理原理

3. 目标互补原理

4. 利率管理原理

 

第九章  中央银行(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和资本类型;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理解和掌握中央银行的业务;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了解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央银行的初创与普遍推广

二、中央银行的发展和加强

三、中央银行制度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

1. 中国人民银行的创建与国家银行体系的建设

2.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国家银行

3. 从国家银行过渡到中央银行体制

4. 逐步强化和完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1. 发行的银行

2. 政府的银行

3. 银行的银行

4. 管理的银行

                    第三节  各国中央银行制度比较

一、中央银行的所有制形式的比较

1. 国家所有形式

2. 集体所有形式

3. 公私混合所有形式

二、中央银行组织结构的比较

1. 单一的中央银行制

2. 联邦中央银行制

3. 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4. 准中央银行

三、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比较

1. 独立性较大的模式

2. 独立性稍次的模式

3. 独立性较小的模式

四、中央银行管理体制的比较

1. 双线多头管理体制

2. 一线多头管理体制

3. 高度集中的单一管理体制

                     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

一、资产业务

1. 再贴现和再贷款业务

2. 公开市场业务

3. 国际储备业务

二、负债业务

1. 存款业务

2. 货币发行业务

3. 发行中央银行债券

4. 对外负债

5. 资本业务

 

第十章  货币供求理论与实践 (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货币需求理论;掌握货币需求的含义和影响因素;货币供给含义,货币的层次划分,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货币供求均衡的含义和条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与类型

1. 货币需求的含义

2. 货币需求的类型

3. 货币需要量与适度货币需要量

4. 适度货币需要量与实际货币需要量的关系

二、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1. 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

2. 马克思货币理论与传统货币数量理论的异同

3.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4.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三、中国货币需求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 对马克思货币流通规律及公式的理解

2. 经验数据方法的应用

3. 改革开放后我国货币需求问题的考察

                        第二节  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

1.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的含义

2. 名义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供给

3. 适度货币供给的含义

二、货币供给过程与货币供给量的决定

1. 货币供给过程

2. 货币供给量的决定

三、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

1. 货币数量理论

2. 西德新经济自由主义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

四、中国货币供给调控实践

1. 我国货币供给量的调控指标

2. 我国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方式与手段

                      第三节  货币供求平衡

一、货币均衡的概念和标志

1. 货币均衡的概念

2. 货币均衡的标志

3. 货币供求的关系

二、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

三、影响货币均衡的因素

1. 信贷收支平衡

2. 财政收支平衡

3. 国际收支平衡

4. 物资平衡

 

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度量和分类;掌握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和治理方法。掌握通货紧缩的含义,中国通货紧缩的发展过程,造成我国通货紧缩的因素和治理通货紧缩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度量

1. 通货膨胀的定义

2. 通货膨胀的度量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1. 按照物价上涨幅度的大小来划分

2. 按照物价表现形式的不同来划分

3. 按照通货膨胀是否被预期来划分

4. 按通货膨胀的成因来划分

三、通货膨胀的成因

1.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论

2.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论

3. 结构型通货膨胀论

四、通货膨胀的经济社会效应

1. 通货膨胀对产出的效应

2. 通货膨胀的分配效应

五、通货膨胀的治理

1. 需求政策

2. 收入政策

3. 供给政策

                          第二节    通货紧缩

一、通货紧缩的含义及判断标准

1. 通货紧缩的含义

2. 通货紧缩的判断标准

3. 通货紧缩的类型

二、通货紧缩的成因

1. 通货紧缩的成因理论

2. 我国出现通货紧缩的原因

3. 导致出现全球通货紧缩趋势的主要原因

三、通货紧缩的经济社会效应

1. 通货紧缩的财富收缩效应

2. 通货紧缩的经济衰退效应

3. 通货紧缩的失业效应

4. 通货紧缩的分配效应

5. 通货紧缩的风险效应

四、通货紧缩的治理

1. 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2. 国内学术界主要观点

3. 西方国家治理通货紧缩的对策措施

4. 中国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措施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 (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理解货币政策的含义与功能,重点掌握货币政策的目标及诸目标间的关系,掌握我国现行的中介指标;理解货币政策工具的含义,熟练掌握各种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我国现行的政策工具;理解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重点掌握传导的时滞效应;理解货币与财政两大政策的一般作用与功能差异,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实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政策概述

一、货币政策的内涵

1. 货币政策的特征

2. 货币政策的类型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1. 货币政策目标的演变

2.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容

3. 最终目标的相互冲突

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1.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2.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3. 其他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

四、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1. 中介指标的选择标准

2. 中介指标的种类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1. 公开市场业务

2. 法定准备金率

3. 再贴现率

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1.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2. 直接信用控制

3. 间接信用控制

                        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果

一、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

1. 货币政策的时滞

2. 合理预期

3. 货币流通速度

4. 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

5. 政治性因素

二、货币政策效果表现

1. 货币政策的数量效果

2. 货币政策的质量效果

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第四节 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

一、1984-1988年的货币政策

二、1989-1991年的货币政策

三、1992-1996年的货币政策

四、1997-2002年的货币政策

五、2003-2008年的货币政策

六、2009年至今的货币政策

 

实验课(8学时)

一、教学性质、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性质:金融学实验课是本专业的基础方向实验课程,本实验能促进学生有效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实务,能强化学生运用金融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业务;了解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现实中的金融学问题。

教学要求:根据每一个不同的实验项目,提出不同的实验要求。

教学项目及内容:金融学基础实验课共包括3个子实验,它们分别是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实验、汇率查询实验、外汇和汇率交易和风险实验。

  实验环境:Microsoft Excel软件,国泰安金融软件,金融实务综合训练实验室。

  考核方式:提交研究成果报告或实验报告。

二、教学内容

第一模块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3学时)

项目一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

1、实验类型:综合型

2、开设类别:必修

3、实验目的:掌握国际收支各项目的具体内容;掌握国际收支各项目的相互关系;通过数据分析,了解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通过数据分析,了解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因素;通过数据分析,解读一国国际收支对一国政治经济现象的意义;

4、实验教学内容及学习要求:

实验要求:从图书室或网络上下载一国(最好是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连续三年(最近三年)的资料进行分析。

实验内容:进行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结合政治和经济背景分析;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各类项目进行分析;对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差额分析:1)贸易差额;2)经常项目差额;3)基本差额;4)综合差额。

5、实验配套的主要仪器设备及相关实验耗材名称:

Microsoft Excel软件,金融实务综合训练实验室。

 

第二模块 外汇和汇率查询(2学时)

项目一  外汇和汇率查询

Inquisi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and Exchange Rate

1、实验类型:综合型

2、开设类别: 必修

3、实验目的:提供外汇和汇率查询实践的机会,深化学生在金融学课程中学到的有关外汇的基本概念和币种,了解外汇交易市场的行情,获取外汇实时新闻和汇市评价。

4、实验教学内容及学习要求:

实验要求:使用实验室的硬件设备和相关软件,通过教师的教学和示范,让学生熟悉国泰安金融软件或外汇交易系统的使用,熟悉获取外汇行情的渠道和手段;让学生观测各种价格和了解系统所提供的外汇行情分析方法。

实验内容:掌握国际上的主要货币与货币的缩写;掌握国际上主要货币与人民币的汇率报价;掌握汇率报价的不同方法;熟悉外汇交易,获取外汇实时新闻和汇市评价;观测各种价格和了解系统所提供的外汇行情分析方法;熟悉国泰安金融软件。

5、实验配套的主要仪器设备及相关实验耗材名称:外汇模拟交易系统;或http://www.forex.com;或汇势通模拟交易系统等;或国泰安金融软件,金融实务综合训练实验室。

 

 

模块 外汇交易和风险 (3学时)

项目一  外汇交易和风险

Exchange and Risk of Foreign Currency

1、实验类型:综合型

2、开设类别:必修

3、实验目的:提供外汇交易实践的机会,深化学生在金融学课程中学到的有关外汇交易的过程和种类,学会套利套汇的技巧,并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规避外汇交易风险的能力。

4、实验教学内容及学习要求:

实验要求:使用实验室的硬件设备和相关软件,让学生掌握外汇交易系统的使用,让学生进行外汇的模拟交易和风险防范。

实验内容:模拟外汇的即期交易;模拟外汇的远期交易;模拟外汇的掉期交易;汇率价格变动预测的分析;外汇保值的应用;综合应用外汇交易规避风险。

5、实验配套的主要仪器设备及相关实验耗材名称:模拟交易软件下载;世华财讯:外汇模拟交易系统 ;或http://www.forex.com;或炒汇学堂;或汇势通模拟交易系统等;或国泰安金融软件,金融实务综合训练实验室。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为出发点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金融学的运作流程。内容涉及面广,但因教学课时有限,故教学内容体现少而精,并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剖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采用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采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堂小论文、专业技法以及实地调研、试验操作等方式进行实验实践教学。

教学手段:

本课程将采取多样教学形式如多媒体教学、互动、案例式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活动。在内容叙述上力争简明、清晰,在概念上力求扼要,并尽量通过大量的实例、案例以解释说明,同时注意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融会贯通。在教学内容的讲授和研讨中,密切结合近年来货币金融领域和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中的新现象、新理论和新实践。以新的视野,从新的角度,在新的金融学大背景下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运用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管理理念与操作实务。

 

四、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作业:作业以书面作业为主(包括电子文档打印稿等)。金融案例分析模拟、出勤记录作为平时成绩记载。评分标准包括基本原理掌握程度、搜集金融数据资料和分析金融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及期中成绩占学期成绩的60%;期末成绩占学期成绩的40%。

 

五、其他

自主学习要求:

本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理论性较强,预习成为学习环节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建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以个人自主学习为主,组内帮扶为辅。每一位学生都需认真做好自主学习,具体而言,每一位学生,每次课程之前都需要完成新课的预习工作,并阅读相关新闻报道,对于不能独立完成或者没有理解透彻的部分做好标记,利用课余时间及时寻求组内成员的帮扶,尽可能在组内完成理论部分知识的初步了解。对于不能完成的,通过课堂其他小组的展示和教师的点评,完成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巩固。 

课程资源:

1、建议教材

《货币银行学》,黄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6版。

2、主要参考书

《货币金融学》,张红伟,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胡庆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5版。

《金融学》,王松奇,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年第3版。

《货币银行学》,姚长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4版。

《货币金融学》,戴国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3版。

《货币、银行与经济》,托马斯.梅耶,洪文金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第1版。 

《货币金融学》,米什金,李扬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9版。

3、课外学习资源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http://www.pbc.gov.cn/

中国银监会               http://www.cbrc.gov.cn/

中国货币银行学信息网       http://www.cifiew.com/

中国金融家网             http://www.zgjrj.com/

中国金融出版社           http://www.chinafph.com/

中国金融学术研究网       http://www.cfrn.com.cn/

金融时报                 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

《财经》杂志             http://www.caijing.com.cn/

货币银行学论坛             http://www.iff.org.cn/main/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http://www.imf.org/

世界银行                 http://www.worldbank.org

 

 

 

大纲修订张本飞

乐山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海棠路乐山师范学院北校区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