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及代码:金融工程学(09051209)
课程学分与学时:3分/ 48 学时(课堂讲授 40 学时,实验实践 8 学时,自主学习 0 学时)
先修课程:货币金融学、宏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经济与金融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
《金融工程学》是经济与金融本科专业的专业方向选修课。金融工程是上世纪 9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金融学科。它运用数理方法(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拟等),设计、开发和实施新型金融产品,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
2.课程目的
通过授课,使学生掌握远期、期货、互换和期权等衍生金融产品的基本原理;掌握衍生金融产品定价的基本原理;掌握运用衍生金融产品进行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掌握金融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初步学会运用工程技术的方法,如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拟等设计、开发和实施新型金融产品,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同时通过授课、作业和案例分析等,培养学生的金融工程思维。
3.课程任务
通过金融工程学的学习应该掌握以下内容:
(一)新型金融产品的开发 主要应该掌握新型金融产品与金融工具开发的基本理论,包括金融工程研究的无套利均衡分析方论、金融资产特别是衍生资产的定价理论和金融工程新型产品和工具的风险管理理论。掌握这些理论就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和工具。
(二)主要新型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 主要掌握金融工程的四大类金融产品和工具,包括期货类金融产品和工具、期权类金融产品和工具、互换类金融产品和工具、远期类金融产品和工具。了解这些金融产品和工具的基本性质和特征,了解它们的价格变化特征和风险状况。
(三)新型金融产品和工具的应用和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金融问题 研究金融工程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利用金融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经济金融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利用新型金融产品规避各种金融风险,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套期保值等等。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金融工程概论(2学时)
第一节 金融工程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一、金融创新的影响
二、信息技术进步的影响
三、市场追求效率的结果
第二节 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
一、转移风险
二、分散风险
第三节 金融理论的发展与金融工程的关系
第四节 金融产品定价
第二章 金融工程的基本分析法(4学时)
第一节 无套利定价法
一、 无套利定价的思想
二、 无套利定价的原理与应用
第二节 风险中性定价法
一、 风险中性定价法的原理
二、 无套利定价与风险中性原理
第三节 积木分析法
第三章 远期和期货定价(6学时)
第一节 金融远期和期货市场概述
一、金融远期合约(Forward Contracts)
二、金融期货合约
三、金融期货与金融远期的区别
四、远期价格与期货价格的关系
第二节 远期和期货定价
一、 无收益资产远期合约的定价
二、 现货-远期平价定理
三、 远期价格的期限结构
第三节 支付已知收益率资产远期合约的定价
一、支付已知收益率资产远期合约定价的一般方法
二、外汇远期和期货的定价
三、远期利率协议的定价
四、远期外汇综合协议的定价
第四节 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关系
一、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关系
二、期货价格和预期现货价格的关系
第四章 金融互换(6学时)
第一节 金融互换概述
一、 金融互换
二、 互换市场的起源
第二节 金融互换的利益比较
一、 互换的原理
二、 互换的条件
三、 互换市场的特征
第三节 利率互换
一、 利率互换
二、 利率互换机制
第四节 货币互换
一、货币互换
二、货币互换的机制
三、信用风险
第五章 期权概述(6学时)
第一节 期权的基本概念
一、 金融期权
二、 期权的盈亏分析
三、 期权的内在价值
四、 美式期权与欧式期权
第二节 Black-Scholes模型
一、基本原理
二、模型推导过程及结论
三、风险中性定价原理
第六章 Black-Scholes 期权定价模型的拓展(6学时)
第一节 Black-Scholes 模型的缺陷
第二节 交易成本
一、交易成本的影响分析
二、Hoggard-Whalley-Wilmott 交易成本模型
三、交易成本的其他模型
第三节 波动率微笑和波动率期限结构
一、波动率微笑
二、波动率期限结构
三、波动率矩阵
四、波动率微笑和波动率期限结构的意义和应用
第四节 随机波动率
一、 随机波动率模型
二、 GARCH模型
第五节 不确定的参数
一、 不确定的波动率
二、 不确定的利率
三、 不确定的红利收益率
第七章 期权定价的数值法(4学时)
第一节 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
一、 二叉树模型的基本方法
二、 基本二叉树方法的扩展
三、 构造树图的其他方法和思路
第二节 蒙特卡罗模拟
第三节 有限差分方法
第八章 新型期权 (4学时)
第一节 新型期权的特征
第二节 障碍期权
第三节 亚式期权
第四节 回溯期权
第九章 套 利(6学时)
第一节 套利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基于远期和期货的套利
第三节 基于期权的套利
第十章 金融产品与金融工程(4学时)
第一节 金融产品的供给分析
一、 交易所
二、 金融中介
三、 金融工程师的作用
第二节 金融创新和金融工程
一、 金融产品的生命周期
二、 金融创新的利润
三、 策略的评估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主要采用理论教学(课堂讲授)方法,辅之以课程讨论的方式。在教学手段上,本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既能使课程内容中的相关公式、图表得以清晰显现,又可以增大授课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10%)、课堂表现(10%)和作业(10%)。
五、其他
(一)作业及自主学习要求
本课程至少提交三次作业。每章需要学生提前自学,达到基本概念能够理解并向同学讲解的要求。
(二)课程资源
1.建议教材
郑振龙、陈蓉:《金融工程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9月
2.主要参考书
(1)周洛华主编,《金融工程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
(2)《金融工程概论》叶永刚等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3.课外学习资源
(1)网上的精品课件等。
(2)其他高校的《金融工程学》精品课程的相关讲义、课件及视频资料。
大纲执笔:袁月